体验戏剧:山姆·谢泼德家庭三部曲中的进程、判

发布时间:2019-09-23 17:34

第一章 山姆·谢泼德、家庭三部曲及詹姆斯·费伦的修辞性叙事论


    1.1 山姆·谢泼德及其家庭三部曲
   1943年11月5日,山姆谢泼德罗杰斯生于伊利诺斯州的谢里登堡,其父是塞缪尔罗杰斯,其母是伊莱恩罗杰斯。父亲曾经当过兵,二战结束后退伍回到美国,不过精神和身体上受到了重创。当谢泼德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就跟着父母到处搬硕士生毕业论文格式迁,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直到父亲退伍之后才结束,最后一家人在加州的一个农场定居下来。塞缪尔罗杰斯喜欢醐酒,而且还像《真正的西部》中的那位父亲一样,时不时地离家出走,居住在沙漠。谢泼德和父亲之间保持着一种矛盾的关系,他常常把这种关系表现在作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格式品当中。一方面,他深爱着父亲,因为是父亲将他引入了众多诗人、剧作家的世界里,是父亲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另一方面,他反抗父亲,因为他有暴力倾向,破坏了家庭的和睦。19岁之时,叛逆的谢泼德毅然离家前往纽约市,想去碰碰运气。他非常幸运,因为美国剧界当时正急需年轻的艺术家来创新表演艺术,为戏剧舞台注入青春活力。20世纪六十年代,格林威治村聚集了一大批来自四面八方的作家、艺术家。他们深受美国反战、反霸权思潮的影响,掀起了一场广泛的反主流文化运动。新一辈的剧作家们开始挑战戏剧传统,呼吁变革、创新戏剧技巧。然而,老一辈剧作家们却没法适应任何全新的艺术形式,就连外百老汇、甚至是外外百老汇也倾向于将新颖的作品拒之门外。由于传统力量的阻烧,新生剧场在教堂、阁楼、地窖、咖啡馆等地兴起,它们给年轻一辈的艺术家们提供了实验创新的天地。像那些痴迷于戏剧但却尚未成功的人们一样,谢泼德在一家爵士乐俱乐部当起了勤杂工,并继续写剧本。谢泼德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美国剧作家。硕士论文发表格式他在作品中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美国的神话、美国的语言与节奏、美国人所经历的恐惧与焦虑、美国人的梦想与希望。他坚持不懈地试验创新,努力改进自身的创作技巧,他穿越了信仰、逻辑、社会所倡导的连贯性,试图发掘一片充满不确定性的神话、文化领地。谢泼德的戏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涵盖他早期的作品,大多为独幕剧,它们如印象派大师的画卷一般抽象。第二类作品推崇使用象征的手法,刻画一些神经、古怪的人物,如摇滚歌星。进入七十年代以后,谢泼德开始尝试一些全硕士论文提纲格式新的艺术创作手法,创作了第三类作品。这些手法简单,也非神秘难懂,且能够有效地揭露事物的本质。《饥饿阶级的诅咒》、《被埋葬的孩子》、《真正的西部》这三部剧就属于这类作品,使得谢泼德能够与奥尼尔、威廉姆斯、米勒等人相媲美。《饥饿阶级的诅咒》是谢泼德家庭三部曲的第一部作品,带有自传体色彩。该剧讲述了来自西部农场的泰特一家的悲惨生活。这个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想改变不尽人意的境遇,想逃离家庭的束缚。当农场面临破产之时,人人都开始谋划如何摆脱这个困境。母亲艾拉与地下情人密谋,企图私下卖掉房产、农场,逃离家庭的累赘,然后到欧洲旅游。叛逆的女儿艾玛,厌恶不负责任的母亲,既害怕又喜欢父亲。她打算离家出走,像父亲一样,想去墨西哥,因为在那里,她可以开辟一片崭新的自由天地。酒鬼父亲韦斯顿,由于上当受骗,在沙漠里买了一块地,他正考虑卖掉农场还买地的债,之后再去墨西哥。儿子韦斯利却与众不同,他想留在农场,立志要让这个家庭重整旗鼓。《被埋葬的孩子》可谓是家庭三部曲中的代表之作。故事发生在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农场。
        残忍的父亲沉湎于电视剧、酗酒,等待着死神的降临。母亲海莉沉浸在年轻岁月的欢乐时光之中。为了给死去的儿子安塞尔立一块牌匾或甚至是一尊雕像,她竟跟神父杜伊斯约会调情,毕竟她曾经对安塞尔寄予厚望。长子蒂尔 .登对父母、儿子毫无爱意,但却喜欢他所生活的土地以及那个死去的孩子。跟《推销员之死》(1949)中的比夫一样,他曾是一名全美足球后卫。不过,蒂尔登后来却是带着受伤的心灵从新墨西哥返乡寻根的,而且一直需要他人的看护。也正是他最后掘出那个被埋葬的孩子的尸体,揭露了全家人竭力守住的秘密。道奇的次子布拉德利在一次事故中受伤,一条腿己经被截去。他是全家人的威胁,他剪了父亲的头发,还抢占其在沙发上的位置,意欲征服这一家之主。最后,文斯扔掉了他的假肢,取代了他的位置。蒂尔登的儿子文斯带着女友雪莉回到阔别了6年的家寻根,但是道奇和蒂尔登却没有认出他来。在雪莉和文斯的催促之下,这一家子道出了他们长期守口如瓶的、关于被埋葬的孩子的秘密。戏剧的结局是文斯受承认,并继承了全部家产。《真正的西部》讲述了一对关系疏远的兄弟在加州南部郊区母亲的家里重聚并展开竞争的故事。哥哥李来自西部的沙漠,是一名流浪汉兼小偷,而弟弟奥斯丁却是一名成功的好莱坞电影编剧。母亲吩咐奥斯丁照看她的房子,而且奥斯丁挣钱也很容易,只要会编会造就行,为此李很嫉妒弟弟。索尔基默是一名电影制片人,他的出现使得这两兄弟大起冲突。在这场战役中,李赢得了基默的信任,并向其承诺写一部关于真正的西部的剧本,他还玩弄一些卑鄙的伎俩,取代了奥斯丁的位置。至此之后,两兄弟开始互换角色:李尽量集中注意力写剧本,而奥斯丁却溜进小区的民宅偷烤箱。李没法独立完成剧本,于是答应带奥斯丁去沙漠,以此为条件说服他帮忙写剧本。不过,母亲从阿拉斯加旅游回到家,这使得李违背诺言。一气之下,奥斯丁变得暴力起来,企图用电话线勒死哥哥。


    1.2 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对谢泼德的研究呈上升趋势,相关的评论书籍也频频出版。在美国,对谢泼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探究谢泼德的生活阅历及其对美国戏剧界所做的贡献;(2)探究谢泼德戏剧中常见的主题及技巧;(3)探究谢泼德在文学、戏剧领域对先辈们的继承。在《山姆*谢泼德》(Sam Shepard) (1985) 一书中,Don Shewey成功地把出现在各种访谈录、评论、文章等的零散传记信息按时间顺序排列,编成一本关于谢泼德作品和生涯的概述。他认为谢泼德是一名敢于创新的剧作家,还提供了不少事实依据,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体验谢泼德的创作过程。EllenOumano称,谢泼德是一名把"我们的文化含混性"拟人化的"美国英雄",她写的《山姆谢泼德——一位美国梦想家的生活与创作》(Sam Shepard: The Life and Workof an American Dreamer) (986) 一书中包括了许多对谢泼德至交好友进行采访的记录,且收录了来自一些名人的引言和趣闻轶事。与其说这本书是谢泼德的传记,还不如称其为对谢泼德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创作的回顾。在《山姆谢泼德 主题、意象、导演》Sam Shepard: Theme, Image, md the Director 、 (1995)一书中,LauraGraham关注于美国戏剧背景,并指出当时的背景有利于谢泼德,使得他与好几次运动、多样的意识形态、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联系在了一起,旨在确定谢泼德对美国戏剧发展做出的贡献。Doris Auerbach的《山姆谢泼德、亚瑟科比特与外外百老汇戏剧》(SamShepard, Arthur Kopit and the Off-Broadway Theater) (1982)概括了谢泼德戏剧所表现的主题。本书第一章评论谢泼德,探讨了该剧作家1980年之前作品的常见主题,接着概述了个别作品的主题。在《内心的风景——山姆谢泼德的戏剧》(.Inner Landscapes: The Theater of Sam Shepard) (1984) 一书中,Ron Mottram主要研究的是谢泼德的家庭剧,其中概括了这些剧作的情节,并提取了反复出现的主题、典型突出的文体手段。Christopher Bigsby深刻地概述了谢泼德,研究该剧作家在戏剧创作过程中是如何运用语言、意象、音乐、技巧,他还把谢泼德与威廉姆斯、马梅特、惠特曼等人联系在一起。《美国梦》(American Dreams) (1981)是最早关于谢泼德的论文集,在此书中,Bonnie Marranca论及谢泼德是如何塑造人物,又是如何一反戏剧传统,她还强调指出,该剧作家与格特鲁德斯坦紧密相连。在《山姆,谢泼德的隐喻舞台》(Sam Shepard's Metaphorical Stages) (1987)—书中,Lynda Hart通过研读谢泼德的十部重要作品,分析了谢泼德创作的成长路程,认为他己经成功地融合了自然主义技巧和表现主义技巧。她还指出,谢泼德将个人的表现主义演变为社会的表现主义,接着又转向荒诞主义,最后发展了一种"变体的现实主义,她还有效地阐明了谢泼德与一些欧洲创新剧作家们(如布莱希特、皮兰德娄、阿尔托、尤奈斯库、贝克特等)的某些关联。就国内学者对谢泼德的研究而言,CNKI文库里能找到的相关文章、论文达20余篇,它们主要研究谢泼德的艺术创作技巧、创作风格的演变、对前辈作家们的继承与创新、人物塑造、主题等。这些文章、论文从心理学、女性主义、原型分析等视角剖析谢泼德的戏剧。更重要的是,许多评论者对谢泼德作品的现实主义特征颇感兴趣,坚持认为谢泼德的"现实主义"应该被视作一种"新的现实主义",它已经超越了现实主义。姜萌萌在她的博士论文中指出,谢泼德把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戏剧技巧融入了家庭五部曲中的现实主义模式中。叶新分析了《被埋葬的孩子》一剧,提出谢泼德的"现实主义"与非理性、非逻辑因素杂糅到一起,带有超现实主义的特质。杜新宇通过分析谢泼德的家庭剧,探究剧作家的"新现实主义",断言谢泼德的"现实主义"带有多元化、不确定性、荒诞性等特征。与以上提及的研究稍有不同,本文运用詹姆斯费伦的修辞性叙事理论研究谢泼德家庭三部曲的叙事进程以及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做的判断,接着通过比较这三部戏剧的叙事进程和人物塑造来确定谢泼德的审美倾向及文本覆盖之下的潜文本,并重新评价谢泼德的"现实主义"。该项研究具有互惠性的意义。一方面,它可以证明叙事理论同样适用于戏剧体裁。戏剧的叙事研究有利于增加戏剧研究的维度,深化读者对谢泼德作品的理解。另一方面,该研究有助于拓宽叙事理论应用的范围。


    1.3 修辞性叙事理论 ..............................................................11-14
第二章 谢泼德家庭三部曲中的..............................................................14-35
    2.1 困境与沮丧 ..............................................................14-22
        2.1.1 情感困境 ..............................................................14-19
        2.1.2 经济困境 ..............................................................19-22
        2.1.3 读者阅读期望的 ..............................................................22
    2.2 秘密与不可靠叙述 ..............................................................22-30
        2.2.1 探寻秘密 ..............................................................22-25
        2.2.2 “揭露”秘密 ..............................................................25-27
        2.2.3 不可靠叙述的生成 ..............................................................27-30
    2.3 走向突转 ..............................................................30-35
        2.3.1 兄弟之间的差异性与..............................................................30-33
        2.3.2 情势的逆转 ..............................................................33-34
        2.3.3 带有迷惑性的..............................................................34-35
第三章 不完整的进程与前景化的 ..............................................................35-44
    3.1 不完整的叙事进程 ..............................................................35-37
    3.2 前景化的人物虚构性 ..............................................................37-40
    3.3 谢泼德“现实主义”的 ..............................................................40-44


结论


   谢泼德的家庭三部曲在写作技巧和主题上呈现互文关系。它们具有以下两个特征。第一,这三部戏剧都采用了不完整的叙事进程模式。借用有效的叙事策略,谢泼德邀请读者像侦探一样进行判断,并重构一个合理的文本世界。然而,由于情节的逆转或含混的产生,当判断、重构活动接近尾声之时,读者却陷入了困境,他们的集体无意识几近被粉碎。全局性的紧张因素悬而未决,叙事进程中的结尾段位缺失。第二,家庭三部曲都把人物的虚构性前景化。谢泼德作品中的人物大多是动态人物,他们的行为举止像个孩子,说话前言不搭后语,而且还不遵守传统的家庭观念。这些人物被高度陌生化,读者几乎无法认同他们,因此陷于震惊之中。凭借独特的叙事进程模式、人物塑造方法,谢泼德使内容和形式之间产生一股张力。他之所以运用夸张的形式,目的不在于玩弄读者,而是想把读者从模仿幻觉中震出来,鼓励他们用冷静的头脑进行思考。不完整的叙事进程一方面能使读者经历一种与众不同的审美体验,即巴特所说的"极乐"。另一方面,它既表明谢泼德对欧洲戏剧先锋派的继承,又体现其解构文本终极意义、营造不确定色彩的倾向。借用前景化的人物虚构性,谢泼德旨在突出某些主题,例如人性中非理性的一面、生存的荒诞性、不可避免的遗传性、"游戏"的精神、不断的疏远。更重要的是,读者由此在谢泼德的家庭三部曲中历经了非同寻常的阅读体验,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阅读习惯。首先,他们应该接受这样一种观点:既然不同的作家采用不同的创作策略,任何单一的阅读习惯都会过于局限。其次,在阅读虚构叙事(尤其是后现代作品)的过程中,他们应该适当克制自身本能的阐释欲望和对模仿幻觉的痴迷,而不要把它们过于当真。此外,基于对叙事进程和人物塑造的剖析,值得指出的是,谢泼德的"现实主义"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而是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戏剧技巧的融合,这种融合适应了当今多元化的社会。谢泼德家庭三部曲中独特的叙事进程模式、人物塑造方法有利于达到预期的主题意图,引导读者站在模仿幻觉之外进行反思,这很好地证明了该剧作家的精湛创作技艺。本研究可能对谢泼德的家庭三部曲进行了新的阐释。但是,这远远不够,许多工作还契待完成。至少有四个方面值得进一步探索。首先,有待发展一套详尽、完备的戏剧叙事研究理论,进而推动戏剧的深入研究。其次,既然舞台提示把戏剧和其它体裁区分开来,就应该加强对三部曲中的舞台提示在创造修辞效果上所起作用的研究。再次,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参照相对成熟的小说、电影叙事研究范式对谢泼德家庭剧的表演进行叙事研究。而且,把剧本的叙事和对应的表演叙事进行比较应该颇为有趣。最后,可以考虑从其它后经典叙事学视角(如女性主义叙事学视角、认知叙事学视角)进一步研究家庭三部曲。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