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软视觉表述

发布时间:2019-09-23 17:34

第一节选题缘由及研究背景


        1、选题缘由
  本文中笔者试图借用普通词汇"柔软"的概硕士生毕业论文格式念来探索在绘画中有待挖掘的价值。2011年一部由孟京辉导演的当代实验话剧《柔软》在话剧界引起轩然大波。它讲述了一个绯闻缠身的女医生和一个性别模糊的年轻人纠结的情感和微妙的两性关系,剧本与爱情有关,但与人们通常所说的"爱"南辕北辙。医生不理解病人对转换身份的强烈渴望,病人无法理解医生为何不为自己的女性身份感到骄傲,他们从医学常识讨论到各自的苦恼,台词中虽没有出现过一次"柔软",然而真正的柔软是每个人心中的具体感受。这便是"心理效应"和"可视图像"之间美妙而神奇的联系。《柔软》所传达出来的内涵是我们对客观现实无力的质问。存在主义认为:"天经地义的道德是人在生存中产生出来的,意义的存在是被赋予的;我们的存在是一种虚无,无法把握流变的一切。"基于此话剧我创作了一系列组画,由此引来一系列关于自己对绘画上的重新思考:希望在创作中对打破固定的思考方式有所帮助,以及"柔软&qu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格式ot;这一概念在当下社会和"艺术世界"中更为深远的延续和影响有待挖掘。孟京辉的话剧将情绪的线索藏在画面背后比直白描述更为有效。话剧《柔软》实质上是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 )提出的存在主义的延续:真实存在的东西只能是存在于个人内心中的东西,是人的个性,其实是个人的心理体验,是纯主观性的,启发我用于绘画创作上。在初步了解了 "柔软"这一概念在绘画中的价值之后,我认为它更加贴近我,将有助于我的绘画创作,激发我在创作中的无限遐想和激情,最终使我萌发了将《绘画硕士论文发表格式中的柔软——毕业创作心得体会》作为自己论文课题的设想。


        2、研究背景
   南朝谢赫&quo硕士论文提纲格式t;六法":绘画当是为应物象形的产物,用来写形、造形。这说的是绘画的基本要求与目的,当我们开始接触社会的时候"客观描绘""清晰准确"lL不再能够满足我们对艺术本质的理解与追求的渴望,我们想挖掘这种表层效应下的深层本质并建立独立的认识事物的方法,而个人的认识又是在不断变化和扑朔迷离的。所以笔者认为用柔软的概念可以来解释艺术创作中"心理效应"和"可视的图像"之间矛盾与统一的关系。本文所涉及的"柔软"这一词汇,它探索的方向不是具体的颜色、笔触和构图,而是一种有意味的不完整性表达的同时还是一种理解性的想象与观看事物的方法,同时也是在当下艺术创作中一种群体性思想观念。


        3 国内外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
   (苏)古留加著:《康德传》贾泽林等人译,商务印书馆1981版,第115。康德指出:"模糊观念要比清晰观念更富有表现力,在模糊中能够产生知性和理性的各种活动;美应当是不可言传的东西。我们并不总是能够用语言表达我们所想的东西。"(德)恩斯特J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第185页.绘画创作本质上是画家内心情感的外射,是人在同外界接触交流、与材料对话过程中产生的精神活动,其目的不只是为了使对象成为有价值的对象,或者环境的装饰,更不是完完全全的模仿,而是人类内心情感的深刻形象表达,正因其含蓄深沉不可一语说尽而呈现模糊色彩。"卡西尔指出:"没有客观眼光这样的东西,而且形式和色彩总是根据个人的气质来领悟的。甚至连一种严格而彻底的自然主义的最坚决拥护者们也不可能忽视或否认这种因素。"(奥)贡布里希的《艺术与错觉》"这个题目是无限的,要想等到全部完成那就永远都得不出任何有用的结果。"简言之,读者不能指望在书中找到他最喜爱的装饰类型,就像对具象艺术感兴趣的人不能指望在(艺术与错觉)中找到任何特定的绘画一样。(中)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叶剑青的博士论文《"气息"消失之后的艺术——里希特"影响绘画"》研究指出情感的复杂性导致了绘画创作的柔软性。(美)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认为:一个艺术家应该是这样一种人,对他来说,所谓存在就是他所见到过的东西或他做过的事情,或者干脆就是在自己身上所看到的东西,例如生与死爱情与暴力和谐与非和谐秩序与混乱等等。如果一个艺术家不能通过形状和色彩把这样一些具有支配力量的活动表现出来,就不能说他掌握了形状和色彩的视觉力量。日本导演北野武的作品常见的标签是"暴力美学",《花火》片如其名,暗示了人生的顷刻绚烂。花,是温暖的、绚烂的,暗示影片中的柔情。火,是燃烧的、战斗的,暗示影片中的暴力。德国艺术家里西特画面的模糊感就是一种柔软性的体现,同时他作品中的统一性与整体性也体现在模糊与明确之间、现代与传统之间、摄影与绘画之间的矛盾。当代艺术家张晓刚的作品《大家庭》仿佛带人们回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集体记忆当中,这种纯粹的个人心理体验经过时间的洗涤后回忆可能附加上三中特质:怀旧、批判和反讽,任何人都可以在他的作品中寻找到自己想要的,但又无法彻底满足,正是这种不明确的模糊嗳昧和纠缠不清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一种柔软的特性。7日本著名的现代艺术家奈良美智笔下的大头娃娃画中小孩的手里还会拿着小刀,头上绑着绷带或插了根冒着血的钉子,这种欲言又止的受伤神情似乎牵动了心里的什么,这必然跟纯粹的可爱是很不一样的,那个躲在你内心已久的怪眼小孩也许会悄悄地在某个角落露出脸来。奈良美智以这样的手法启迪和鼓励了许多年轻人。著名的女性当代艺术家杜马斯(Marlene )的人物画暗示了种族、性另社会地位等社会问题与个体内心结合,作品《朱莉》是迫近视角的肖像画,画面中只有眼睛和嘴,其他全全浸没在红色中,象征着激情、暴力和流血,露骨表达的同时深刻的让人感觉到心底的隐隐刺痛,对种族歧视,对暴力流血的厌恶,弥漫其间那种带有朦胧的伤感也不言而喻。面中只有眼睛和嘴,其他全全浸没在红色中,象征着激情、暴力和流血,露骨表达的同时深刻的让人感觉到心底的隐隐刺痛,对种族歧视,对暴力流血的厌恶,弥漫其间那种带有朦胧的伤感也不言而喻。话剧激烈、矛盾和难以理解的表达方式运用到绘画上,使画面充满戏剧色彩同时更加耐人寻味,在艺术创作上具有指导作用。每个人的阅历不同,决定了他们对事物不同的选择,对个人而言"柔软"这一词最适合我一贯的处事、思考方式,当我冲动地做出某个决定后冷静下来的那几分钟里、我躺在柔软的沙发上享受的时候或者某个下午茶时间回忆十年前的自己的时候、做瑜伽动作的时候等等。那一刻的感觉能使我产生兴趣,并去思考用绘画的方式去尽力表达出来这种感觉。将我所有的记忆,经历杂糅到一块,合成一个词,那就是"柔软"有利于开放互动的美术欣赏环境。在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柔软",有许多东西是无法趋于统一化或者具体化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很依赖教师对于艺术作品标准似的阐述和分析,学生独立思考时却没有一点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情感想象,那么这样的美术欣赏是一种移植。
   当今社会是多元发展的,在过去笛卡尔时代提出的现代主义概念其实质是非此即彼的,像阶级的对立、好坏之分、善恶之分、成功和失败等等,比如在过去,我们经常听到"只有、必须、绝对、不能等词汇。从意识形态上来讲,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一个对立关系。(四五十年前我们的口号是"将资本主义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现在并不是这样,最好的证明莫过于香港、澳门的回归实行了 "一国两制"。这就充分验证了现代社会中很多方面己不再是非此即彼,因为国体都可一国两制,那么在这个层面中生活的人们以及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人与社会的关系,那就更加不再是个非此即彼的简单概念了,在这里我们且不单一的站在某个立场来论谁优谁劣,因为这个社会是互动的多元合作的,况且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用生物学来解释这个道理就是,单一的物种无法存活,因为食物链消失;而后用达尔文的"进化论"(优胜劣汰)来论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优越性就在于它的制度优越性有巨大的空间和生命力。柔软是和谐中的共存,一旦这样的和谐被破坏掉,像现在的单边主义、霸权主义肆意横行,相应的矛盾就表现出为争夺利益而爆发的局部战争,极端分子的恐怖报复行动,社会和世界陷入动荡不安。因此所有的这些直线性的思维都是应当受到质疑的,那么柔软这一词汇,它更加贴切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种种质疑。因此笔者认为在当代社会语境下柔软的视觉表述为:和谐发展,双赢共存。过去整个社会的建构都是直线性的,体现在思维方式的直线性,或者我们把它称为绝对性,这就是一种非此即彼的状态,那这就无所谓柔软。在整个世界的格局中,人和各种社会关系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等我们将它们组合起来,它一定会有个柔软的复杂形态。笔者认为在当下,社会构建并非一条直线,而是有着柔软边缘的弧线形态。因此在现今社会中很多事情不是那么绝对,它很像中国的太极拳。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们不能光是在学校环境中专心研究自己的课题,同时也要关社会、关注人类、关注社会事件、关注人类的社会发展、关注不同的人群,这样作为一个艺术家也是知识分子我们应有所担当和诉求,不能只是想着个人和照顾个人情感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关注艺术和生活关系的问题,而是要更深刻的思考一些社会问题,因为艺术一定也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因为艺术的介入使社会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趋于更美好更完善,艺术家有责任用画笔来表达他对人和社会的问题的关注,艺术不可能脱离社会不可能脱离人类的发展,这是知识分子的责任和胸怀。在当代艺术思想上可以产生多元不同特点,那么艺术的发展也往往不会是一种倾向,我们看事物应当多一种眼光和思考。此外社会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关系,相互发展、共赢、循环上升的关系,不是直线的上升发展或下降倒退,因此本文以柔软的视角来考察当下社会与人的状态是非常必要的,这种东西它将是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我们也要辩证的看待问题,一味的柔软当然也不行,一味的强硬那更不行,社会需要这样的一种关系,辩证关系其实就是柔软的一种转化一一彼此转换与彼此兼容。


第二章 个人创作中对柔软的探究 ......................................................12-27
    2.1 柔软的制作过程《床》 ......................................................12-17
    2.2.柔软的材料《维多利亚的秘密》 ......................................................17-21
    2.3 柔软的画面效果 ......................................................21-24
    2.4、柔软的心理效果《浴缸》 ......................................................24-27
第三章 "柔软"的画外思考 ......................................................27-28
    3.1 柔软与和谐共存 ......................................................27
    3.2 柔软与社会建构 ......................................................27-28


结语


      本文以提出"柔软"一词,并以柔软视角结合笔者的创作实践为例来考察绘画,进而延伸到艺术之外关于柔软问题的一些思考,基于以上多方面的论述笔者认为关于柔软性的视觉表述属于是我们应当研究的课题范围之内,同时该题材无论是在笔者创作实践上还是在思想观念上将有助于发现内心真实的自我。对于它的研究将在社会与人的方方面面具有建设性和明确的指向性、只是随着环境的变化,时代的变化,我们应当要不断的赋予它新的内涵和新的意义。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