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研究及培养建议

发布时间:2019-09-23 20:27
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研究及培养建议由 论文中心提供特别整理。
一、创业理论的学派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创业研究中心三位研究者林强、姜彦福、张健(2001)①在梳理创业理论之后发现,对创业现象和创业理论进行研究的学者来自各个领域,如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法学、商业伦理学、公共政策学等等。纵观这些不同角度的创业理论,他们大致把创业理论分成如下八个学派:
1.“风险”学派早在1755年,法国经济学家Cantillon就把entrepreneur(创业者,企业家)一词作为术语引入经济学。他认为创业者要承担以固定价格买入商品并以不确定的价格将其卖出的风险。创业者的报酬就是卖出价与买入价之差。如果创业者准确地洞察、把握了市场机会,则赚取利润,反之则承担了风险(黄群慧,2000)。奈特(1921)赋予了创业者(企业家)不确定性决策者的角色,他认为“有更好管理才能(远见力和统治他人的能力)的人具有控制权,而其他人在他们的指挥下工作对自己的判断有自信心和在行动中能“坚持这一判断”的人专业于承担风险。在企业中存在着一个特殊的创业者(企业家)阶层负责指导企业的经济活动,创业者向那些提供生产服务的人保证一份固定的收入。“自信和敢于冒险的人通过保证多疑和胆小的人有一确定的收入以换取对实际结果的拥有而承担风险或对后者保险。”
2.“领导”学派“领导”学派从创业者在企业组织中的领导职能来研究创业活动和创业者的行为。法国经济学家JeanBaPtistesay认为,创业就是要把生产要素组合起来,把它们带到一起,创业者就是生产过程的协调者和领导者。他指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必须要有判断力、毅力和包括商贸在内的有关这个世界的广博的知识以及非凡的管理艺术,把所有的生产资料组织起来,将其所利用的全部资本、支付的工资价值、租金和利息以及属于他自己的利润的重新组合都体现在产品的价值中。英国经济学大师马歇尔赋予创业者担任多重领导职能,如管理协调、中问商、创新者和承担不确定性等。他认为一个典正的创业者必须具备两方的能力,一方面他必须对自己经营的事业了如指掌,有预测生产和消费趋势的能力,另一方面他必须有领导他人、驾驭局势的能力,善于选择自己的助手并信赖他们。(Ronstadt,1984)
3.“创新”学派熊彼特的创业理论具有最鲜明的特色。熊彼特赋予创业者以“创新者”的形象,认为创业者的职能就是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熊彼特,1934)。创业是实现创新的过程,而创新是创业的本质和手段。熊彼特把创新比喻成为“革命”,创业者是“通过利用一种新发明,或者更一般地利用一种未经试验的技术可能性,来生产新商品或者用新方法来生产老商品;通过开辟原料供应的新来源或开辟产品的新销路;和通过改组工业结构等手段来改良或彻底改革生产模式。”熊彼特强调创业和发明不是一个概念,创业最终需要创新成果在市场上实现。创业者的职能“主要不在于发明某种东西或创造供企业利用的条件,而是在于有办法促使人们去完成这些事情”(熊彼特,1942)。他进一步认为,经济体系发展的根源在于创业活动。“创业是经济过程本身的主要推动力”,“这类活动就是能使经济肌体革命化的多次发生的繁荣和由于新产品和新方法造成干扰平衡的冲击而经常出现的‘衰退’(指暂时性的失业等现象)的主要原因”。
4.“认知”学派“认知”学派强调从创业者的心理特性,特别是认知特性角度来研究创业,并强调创业者的认知、想象力等主观因素。Casson(1982)认为“创业者是擅长于对稀缺资源的协调利用作出明智决断的人。”Shackle认为创业者在作出决策时具有非凡的想象力。柯斯纳(幻rzner)的理论试图将经济学与心理学连接起来,他提出了一个描述创业者心理认知特征的术语—“敏感”(alertness)。儿rzner(1973)认为,创业者具有一般人所不具有的能够敏锐地发现市场获得机会的“敏感”。也只有具备这种敏感的人才能被称为创业者。这种敏感使得创业者能够以高于进价的售价销售商品,“他所需要的就是发现哪里的购买者的买价高,哪里的销售者的售价低,然后以比其售价略高的价格买进,以比其买价略低的价格卖出。发现未被利用的机会需要敏感,计算能力无济于事,节俭和追求最大产出也不是创业者所需具备的知识”(黄群慧,2000)。儿rzner的理论引发了很多心理学学者对于创业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创业者的心理特性的研究。除了认知特性以外,还有对创业者的人品特征、成就感动机、冒险倾向等方面的研究
5.“社会”学派“社会”学派不认为创业是个性或个人背景的产物,相反,它强调从外部社会来研究创业现象和创业问题。有些学者探讨了宏观的社会环境私l社会网络对于企业创业的形响。Saxonian(1999)认为硅谷有·个以地区网络为从础的工业体系,能促进各个专业制造商集体地学习和灵活地调整一系列相关的技术。该地区密集的社会网络和开放的人才‘市场弘扬了不断试验探索和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此外,地区的社会文化氛围也对当地的创业活动有巨大的影响,“硅谷地区的文化鼓励冒险,也接受失败”,创业精神和创业活动最终“会带动整个硅谷繁荣起来”。另外一些学者从微观角度研究了创业者个人的社会网络问题。Woodward(1988)认为社会网络在帮助创业者建立和发展企业时扮演了积极的角色,例如个人的社会网络特性可以提高他去实际开办一家企业的概率。而成功的创业者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建立个人的社会网络以帮助新创企业的成长。当创业者能够通过社会网络得到充足而及时的资源时,他就容易取得成功。
6.“管理”学派“管理”学派反对从主观主义角度研究创业的方法,反对给创业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不认为创业是一种天赋、灵感或智慧的闪念。当代管理大师德鲁克(l985)认为,“任何敢于面对决策的人,都可能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创业者并具有创业精神。创业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个人性格特征。”创业是一种“可以组织、并且是需要组织的系统性的工作”,甚至可以成为‘旧常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成功的创业者不是去坐等灵感的降临,而是要实际工作”。德鲁克也十分强调创新在创业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只有那些能够创造出一些新的、与众不同的事情、并能创造价值的活动才是创业。而且进一步来说,将创业看成是管理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因为许多发明家虽然是创新者,但恰恰是因为不善于管理才成为不了将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创业者。Stevenson,Roberts和Grousbeck(1994)认为创业是一种管理方法,是“在不拘泥于当前资源条件限制下的对于机会的捕捉和利用”,可以从6个方面对这种管理手段进行描述:战略导向,把握机会,获取资源,控制资源,管理结构,报酬政策。
7.“战略”学派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因此,严格来说创业理论的“战略”学派应属于“管理”学派的一个分支。但是,最近几年来一些战略管理方面的学者广泛采用战略管理的方法研究创业活动,把创业过程视为初创企业或者现有企业成长过程中的战略管理过程。这使得“战略”学派十分引人注目。Bhide(199勺认为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制度和战略发展经历,并据此提出了以企业战略为线索的研究框架,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澄清创业者当前的目标;第二,评估目标实施战略;第三,评估自己实施战略的能力。Hitt,Ireland,Camp和Sexton(加01)认为创造企业财富是创业和,l却咯管理共同的核心问题。创业和,!dslll各管理可以在以下6种手段上进行融合:创新,网络,困际化,组织学习,高层管理团队及其治理,企业增长。zahra和Dess(2001)认为不应该严格区分创业研究’J,l戊略管理,相反,却存在着很多整合战略管理研究和创业研究的机会。8.“机会”学派最近诞生的“机会”学派强调从“存在有利可图的机会”和“存在有进取心的个人”这两者相结合的角度去研究创业。Shane和Venkataraman(2000)认为不_能将“机会”与“个人”对于创业的影响混淆起来,并指出“不同人所识别的创业机会在质量上是有变化的”,“不能忽视对于创业机会的测量”。他们进一步提出了创业研究应该以“机会”为线索展开,包括三类问题:(l)为什么会存在可以创造商品和服务的机会,在什么时间存在,是如何存在的;(2)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发现和利用这些机会,什么时间发现和利用,如何发现和利用;(3)为什么会采用不同的行动模式来利用创业机会,什么时间采用,如何采用。此外,他们还探讨了利用机会的两种模式,即创建新的企业(或科层),和把这些机会销售给现存的企业(或市场)。singh(2001)认为以往的创业研究缺乏清晰的边界和独特的变量。对于创业机会的识别和利用可以是支撑创业这一独特领域的概念,而且应该成为该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以往创业研究中的经典问题“谁是创业者”现在可能被替换成“什么是创业机会”。作者认为,创业研究之所以拥有众多的学派,主要是因为各个研究者的研究领域不同,即使相同领域的学者,由于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不尽相同,他们强调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二、创业的内涵
1.国外对创业的理解Baron和shane①(2005)给创业的定义是:创业致力于理解创造新事物(新产品或服务、新市场、新生产过程或原材料、组织现有技术的新方法)的机会是如何出现并被特定个体所发现或创造的,这些人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去利用或开发它们,然后产生各种结果。根据其含义,该定义说明创业作为由特定个体所开展的一种活动,包括前面提到的重要行为:识别机会一一具有潜在价值的机会,在实际商业方面具有可开发性(也就是能够潜在地产生可持续利润的机会),以及确认在实际利用或开发该机会的过程中所包含的活动。另外,这个过程并没有到此结束,它不仅仅是创建一个新企业,还包括在新企业创立以后能够成功地经营下去。Ronstt[dt(1984)跳认为:创业是一个创造财富的动态过程。财富是由这样一些人创造的,他们承担资产价值、时间、事业承诺或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风险。他们的产品或服务未必是新的或唯一的,但其价值是由企业家通过获得必要的技能与资源并进行配置来注入的。Stevenson(1989)①认为:创业是个人,不管是独立地还是在一个组织内部,追踪和捕获机会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当时控制的资源无关。并且在此基础上,史蒂文森还提出了创业所包含的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即察觉机会、追逐机会的意愿和获得成功的信心和可能性。Hisrich(1990)②认为:创业就是通过投入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承担相应的财力、心理和社会风险并接受金钱和个人满足和回报,来创造具有不同价值的东西。
2.国内对创业的理解郁义鸿(2000)③认为: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产品或服务和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创业必须要奉献时间、付出努力、承担相应的财务的、精神的社会的风险,并获得金钱的回报,个人的满足和独立自主。吴道友(2003)④提出,创业是做新的事情,或者用新的方面去做事情,是一个有风险的行为。同时,创业不是一个简单的行动,它是一个组合的概念,包括一系列行动,一系列举措。评价一个活动是否为创业活动,有下面六个要素:(l)机遇:创业应该是一个机会认知和机会捕捉的过程,是主动去寻找和发现创业机遇。(2)风险:创业要承担必然存在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精神风险、社会风险等等。创业就意味着损失的可能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创业就是冒风险。(3)资源:创业应该是基于某种独特的资源而发动的,是和这种资源的配置和充分利用分不开的。(4)创新:创业同时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是产品、市场、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不断创新。(5)决策:创业同时也是一个决策的过程,包含着一些判断。吴道友认为,目前对创业有两种理解(l)机遇论:创业是一种寻找机会的能力,利用机会的能力,把创业与风险结合起来。(2)资源论:是重组资源,利用资源去做些事情。创业是基于独特的资源而不是一般的资源,正因为有了这些独特的资源,所以可以去干一番事情,创业是和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分不开的,是一种重组资源。上述定义从各方面对创业进行了考察,虽各有侧重,但他们都抓住了创业的基本特性:创新性、商业机会的把握、价值创造、风险承担、财富获得。三、创业能力的内涵陈秀珍(2004)①将创业能力概括为直接影响创业实践活动效率,促使创业活动顺利进行,并能够创立和发展一项或多项事业的主体心理条件。这种主体心理条件虽然与其先天带来的某些性格、气质有关,但主要靠后天的学习、锻炼,特别是要靠教育和培养来获得,是具有较强综合性和创造性的心理机能,是知识、经验、技能经过类比、概括而形成的并在创业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复杂而又协调的行为活动。申卫东(2002)②提出:“创业能力是指工资形式就业以外的自我谋职的能力,是一种以智力为核心的、具有较高的综合性、突出的创造性,能够顺利实现创业目标的特殊能力。包括特殊的创业品质、专业技能、信息处理能力、决策应变能力、主动适应环境的能力。其中特殊的创业品质有:独立生存的自信心,不断进取的进取心,广泛关怀的责任心。”严强(1991)③提出:“创业能力是指影响创业实践活动效率,促使创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主体心理条件。具体讲,是以智力活动为核心的,具有较强综合性和创造性的心理机能;是与个性心理倾向、特征密切结合在一起的,在个性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并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是经验、知识、技能经过类化、概括化后形成的,并在创业实践活动中表现为复杂而协调的行为过程。毛家瑞、彭刚、陈敬朴(1992)④指出:“创业能力是一种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能力;创业能力是一种具有较强综合性程度的能力;创业能力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特征的能力,是一种自我开发、自我实现性质的创造力;创业能力是与个性倾向、特征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操作方式;创业能力是知识、技能经过类化和概括化后形成的稳定的心理范式。创业能力包括专业职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综合性能力三种.其中综合性能力又包括发现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创造机会的能力、收集信息处理加工信息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适应变化利用变化驾驭变化的能力、非常规性的决策和用人的能力、交往公关社会活动能力等。”高耀丽(2002)①提出:“创业能力是指将自己或他人的科研成果或市场创意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包括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捕捉市场信息及市场分析的能力、经营管理及理财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的能力、适应变化和承受挫折能力)等。在这里,专业运用能力是构成创业能力的前提,创新能力是创业能力的基础,社会能力是创业能力的核心。”通过对上述创业能力概念的梳理,可以看出创业能力与个性心理倾向、特征
三、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方面的建议
1.转变教育思想,调整培养目标要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有能力自}二创业的创新型人才,必须要转变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改革;必须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到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现代教育上来。传统的教育是以它的知识观作为理论基础的,在教育教学中强调的是对知识的记忆、模仿和重复的练习。建立在这种知识观点之上的传统教育,是束缚和压抑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因此,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适时地调整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从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的关键。就高等学校内部而言,实现培养目标的调整首先要转变高校师生的思想观念,树立以创业为核心的、面向未来的新思想新观念。要着重引一导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
2.改革管理制度,营造创业氛围学校要爱护和培养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业思维。因此,学校应尽快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在考试制度和管理制度上为学生松绑,在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环节上让学生多参与,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现行的考试制度和方式,许多地方都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死读书就不会创造,不会创造又何谈创业?此外,要创造多学科相互交流、融会贯通的环境,各种学派、不同学术观点交汇的条件;提供有利于年轻教师和学生发展个人兴趣、特长和脱颖而出的上壤,营造鼓励学生冒险的氛围,为学生的享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3.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开创型个性和创业精神的教育,创业教育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创业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这种教育不仅应该从普及着手,而月.有必要在高校教育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创业教育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教育过程是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定的创业能力。鼓励各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结合起来,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创业教育应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一方面,开设专门的学科课程,如“创造学”、“科技发明学”等课程,但更多的是结合专业课教学,通过渗透、结合、强化的方式,加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创业教育不要求打破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专门的创业教育,主要是在现有课程中挖掘、开发、增强创业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在课程建设上提倡“文理互补”,加强“通才‘”培养,例如在理工科学生中加强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经营战略等课程的学习,从而为创业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4.成立大学生创业社团社团主要吸纳那些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想自己创业的大学生参加。学校应给予该社团必要的活动场所和部分活动经费,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安排专门的指导教师来帮助该社团的建立和发展,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以创业为主题的活动。
5.举办创业计划竞赛活动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活动,主要是为了推动高校创业教育氛围的形成,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理论水平和决策思考能力。这种活动可以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开拓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思想素养。
6.构建大学生创业活动平台创业能力更多地是在实践中得到培养提高,因此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与创业过程就能更好地理解创业。例如上海外贸学院构建的创业模拟运营平台就很值得借鉴。学生想办“公司”,在这个平台上,学校提供工商登记、注册、政策咨询等一系列模拟服务。“公司”可以承接校内业务,比如学校要办书市、办勤工助学市场等,就委托学生“公司”操办;“公司”也可以通过校办企业,把触角延伸到校外市场。外贸学院还专门设立学生创业中心,作为学生公司的办公场所,硬件设施齐全。目前,外贸学院学生“模拟公司”开了近40家,涉及贸易、会展、投资理财、网络、咨询等领域。虽是“模拟公司”,一家家都像模像样。例如该校万德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万德公司由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一批学生组建,设有正、副总经理,还有营销部、财务部、企划部、人力资源部等。为了举办一次“校园化妆品展”,学生们从市场调研到确定主题,从艰辛地邀请展商到周全的客户服务,做了大量工作;还努力克服启动资金少、实战经验不足、社会联系渠道窄等困难,终于办起了一场热热闹闹的展览。此次校园化妆品展,每家企业的展位费2400多元,公司一共可以赚到4万元左右。然后,根据每个员工的业绩来分发奖金,结余的部分留作下一个项目的启动资金。学生们表示,通过举办这样一场展览,让自己置身于真实的“企业行为”中,自主地获取如何节省开支、争取盈利等最基本的市场经验,为日后创业打下基础。若您对教育论文有所需求,请到教育论文专区下载http://www.dxlws.com/dxjylw/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