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制护士职业懈怠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3 20:27
  合同制护士职业懈怠问题研究由 论文中心提供特别整理,更多 护理毕业论文下载请联系论文 专区。
  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观念的转变、就业压力的增大和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合同制护士作为一种特殊人群,以其人数之众,在医院护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医院用工制度的一大趋势。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一特殊人群的职业倦怠也成为日益突显的问题。随着社会的转型与发展,医疗系统的劳动力资源也越来越市场化、专业化,这种转变趋势给护理行业的自主发展提供了机遇,护理毕业论文但也同时带来了挑战。以往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在更新,护理角色的职能也从过去单纯的护理,发展到多层次多角度的关怀式护理,护理知识不断更新,护理模式向整体护理的方向转变……这些都对护士的各项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患者的自我意识不断提高,从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成现在的维权意识很强,再加上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都给护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难度和带来更大的压力。国内外学者早已认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识到,压力与护理工作之间的关系,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危险。与130个职业压力较大的职业相比,护士名列前40名,对于经常在此环境下工作的护士而言,长期的压力会导致情绪化加重、职业倦怠③。长期以来,职业倦怠一直被认为是影响从业者健康和绩效的危险因素。职业倦怠的不良后果不但会使个体身心受损,还会表现为一种“溢出”效应,把情感枯萎等负性体验带入到生活的其它方面。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观念的转变、就业压力的增大和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合同制护士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人数之众,在医院护理工作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医院用工制度的一种趋势。合同制护士与正式在编护士共同担负起繁护理毕业论文范文重的临床护理任务,已成为医院护理人员不可缺少的力量。合同制护士经济收入低,无医疗和养老保障,不能享受产假、哺乳假、职称晋升,随时担心被解聘,本身素质和知识欠缺,来自管理人员频繁的培训和考核等④这些消极因素突现出来。合同制护士作为护士中的一个特殊人群,其工作强度与正式编制护士无异,却在地位、待遇等方面远远低于正式在编护士,其职业的倦怠、压力程度远远高于普通护士。如何缓解这一严峻的问题,提高合同制护士的整体素质,调动其积极性,是护理管理者应关注的一大课题。合同制护士作为护士队伍的一部分,其职业倦怠即有一般护士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特殊的特点。关于合同制护士职业倦怠的理论问题,首先要清晰合同制护士、职业倦怠的定义;然后要明确本文主要借用的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理论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同时还要对国内外的职业倦怠发展情况有所了解。
 (一)护士职业倦怠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合同制护士合同制护士,是指经医院考核聘用的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资格的非在编护士,是在医疗系统“减员、增效、定岗定编”改革趋势下以提高医疗质量、满足病人需求,作为医疗竞争市场的根本手段思想中应运而生的。但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合同制护士又和在编护士有所不同,她们在工作、薪酬、职业发展、人际、管理制度等方面面临着许多压力。(2)职业倦怠职业倦怠(professionalburnout,jobburnout)又被称为工作疲溃感、职业性疲溃、心身耗竭综合症、工作倦怠等,职业倦怠作为一个专业术语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在1974年首次提出并使用的。Freudenberger教授所描述的职业倦怠是专指服务业(ServiCeTrade)这一特殊行业中的职业个体,在其经历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强度过大等超负荷工作运转时,所产生的身体及心理的极度疲劳和厌倦状态。至此之后,有很多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职业倦怠进行界定,如:Schaufeli和EnZmann结合倦怠的状态和过程特征给出的定义,“职业倦怠是一种出现在正常人身上的持续的、负性的、工作相关的状态,主要特征为衰竭,伴有自我效能感和动机降低、痛苦感以及逐渐出现于工作中的非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还有Mas1ach和Jackso。从医学角度认为,职业倦怠感是一种与工作情境密切相关的心理上的综合病症,这种病症具体表现为三种特征,即:关于个人应激维度的情感枯竭特征(ElnotionalExhaustion),这是一种情感资源的过度付出感和耗尽感;关于人际情境维度的去人性化倾向特征(DePersonalization)具体表现在工作中对他人冷漠、刻薄、愤世嫉俗等消极的态度或情绪;还有关于自我评价维度的个人成就感消失的特征(DISimishedPerS。nalACC0mplishment)是指对自我能力的评价和对自己工作的评价过于消极、悲观。同时,MaSlach等还认为这三个维度的倦怠特征是按照病症的轻重程度依次出现并发展起来的。倦怠程度最轻的自然是表现为情感枯竭特征,而最重的则是发展到了个人成就感消失这一特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年在他的《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HierachyofHumanNeedsTheory),亦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5hierarchyofneeds)、“基本  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是经实践检验了的科学理论,得到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并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及其广泛的应用,正如马斯洛指出,“所有人类的需要可以根据既定层次进行排列,从对空气、食物和水的生理需要开始,接下来是心理需要的四个层次—安全、爱、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1)生理需要。其实也可称之为动物性需求,是所有大型哺乳动物维持生存所必须满足的需要,如:吃饭、喝水、睡觉等等,人类作为高级动物的一种,首先解决的也应是生存问题,因此想方设法的活着并繁衍下去的生理需求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是人类活动的首要推动力,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生命得不到保证,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2)安全需要。当生理需要得到相对充分的满足后,人类就会出现新的需要来激励行动。人类对于安全的追求来自自身、社会、他人等多个方面,大到国家的法制健全、风气良好、繁荣强盛,小到个人的身体健康、工作稳定、家庭幸福,都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安全需要。(3)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在人类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身体得到了庇护的同时,人类的情感包括亲情、友情和爱情也需要找到归宿。人是有感情,这是人类有别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人类在社会交际网络中找寻自己的角色,付出着自己的爱,同样也期待着被爱。(4)尊重的需要。尊重包括自尊和受人尊重两个方面,是人类更高层次的需要。自尊是人类对于自身的要求,人类总是希望自己足够的优秀,而受人尊重则是人类作为社会人,身处社会复杂的交际网络中自身的能力和业绩能够受到他人的肯定,进而能够得到更多人的拥护和更高的社会位置,形成自己的声望,受人尊重和敬仰。尊重的满足将会使人真正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和做人的价值。(5)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也是最难实现的需要,处于“需求金字塔”的塔尖位置,这就意味着只有极少数人能够真正实现这一需求。它需要人们根据自身条件来规划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并通过充分挖掘自身潜能来实现这一理想和抱负,也就是说,做着自己能干并喜欢干的事情。需要各层次间是有一定关系的。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但这种秩序不是完全固定的。一个层次的需要相对地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
 (二)国外文献综述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③首次将“职业倦怠”(Jobburnout)概念引入心理学研究之中。职业倦怠作为一种重要的与压力相关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比较深入的研究。1979年,美国教育协会将职业倦怠作为教育年会的中心议题;1980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在美国费城召开;1981年心理学家马斯洛等人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分:情感衰竭、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Perlman和Hartma。在1982年对1974一1980年间的职业倦怠研究进行了详细的综述④;Kahill于1988年对1974一1984间有关职业倦怠症状的研究进行了总结⑤;MaSlach在2001年对过去近30年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概括,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职业倦怠研究的发展趋势”。目前国外的研究的观点主要有.:临床观点、社会心理学观点、组织观点等;影响护士工作倦怠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工作负荷、耐力、年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等⑥;对工作倦怠的干预研究也作了一些探索⑦。
 (三)国内关于护士职业倦怠问题的研究由于护士面对的是人的健康和生命,这决定了护士的工作压力较大,且工作时间相对不稳定,故护士为职业倦怠的易发群体,其职业倦怠问题也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问题。研究者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和学术观点如下:第一,关于护士职业倦怠表现特征的研究。谭玉兰、宋玉兰在论文《应用ROY适应模式管理护士职业压力初探》中,从失眠、食欲下降等生理方面,从焦虑、抑郁、沮丧等心理方面,还有工作无成就感等个人发展方面,对国内护士的职业倦怠现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国内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发病率较高的结论;敖新的《国内护士压力研究现状与进展》从就业、家庭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转岗、下岗等就业方面的压力和护理工作的特点造成了护士对家庭义务承担不够,与家庭成员关系不好,家庭矛盾、纠纷、离异等现象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国内护士的职业压力、倦怠问题越来越突出。颜萍等人的《新疆三级医院护士长工作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提出,护士长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情感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低这凡个方面。第二,关于护士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研究。研究者们认为,相关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环境因素,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认为,环境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工作性质、职业特征和组织形式。例如,王霞《长沙市护士职业倦怠与护士工作环境的相关性研究》中指出工作环境对职业倦怠有一定影响;董云青在《院前急救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茅金宝在《手术室护士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状况及相关因素的研究》、李秋芳等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士职业倦怠特征分析》一文中分别指出,院前急救、手术室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护士更易产生职业倦怠,较一般的护士职业倦怠水平较高。刘玲、张雅丽、刘晓虹在《护士职业认同水平与其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中得出结论:护士的职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工作量及时间分配位居其工作压力源之首。黄雪飞在《上海市某三级综合性医院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分析指出:造成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原因与人力配置、薪酬福利、执业环境等有关。研究者们认为导致护士职业倦怠的另一个相关因素是倦怠者个人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学因素、人格因素和工作态度等方面。这方面的研究,如颜萍等在《新疆三级医院护士长工作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探讨了人口学特征、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应对方式及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倦怠的关系。刘丽华在《护士工作家庭冲突、控制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  一文中指出,工作家庭冲突、控制感是护士职业倦怠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李丹的《长沙市市级医院护士职业压力、个性特征与职业倦怠关系研究》、陈天艳的《成都地区三甲医院护士职业价值观调查与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都从人口学因素入手展开研究,认为护士的人口学特征与其职业倦怠现象密切相关。王晓蕾等的《护士付出一获得不平衡对护士离职意愿影响研究》、何凤云的《护士职业倦怠与离职倾向关系研究》分别从人口学因素、工作态度因素等方面入手展开研究,得出职业倦怠与离职意图成正相关的结论。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分析发现,国内对于护士的职业倦怠问题研究起步较晚且没有形成系统,研究成果也不多,本文所选择的议题还需要展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但是要说明的是,在为数不多的己有成果中,有些成果对于本文研究提供了可贵的参考。若您对护理毕业论文有所需求,请到护理毕业论文专区下载http://www.dxlws.com/hlbylwdx/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